奥迪S3及讴歌TLX怎么样
2022-02-27:我在测试奥迪S3的时候,发了一条朋友圈说:“车太热了,我需要降温。”成功引用了在朋友圈匿名多年的张三、李四,说了最后两句。这些信息主要分为两组。一个是吐槽,说将近40万用来买了性能的小A3版。这个价格可以买A4高端型号,这个S3没前途!另一派是爱死的那一派。先来几个心动流口水的表情,然后说,哇,好车,理想的小钢炮!
坦白说,在我真正开始S3之前,我是吐槽派的一员。但当我真正开始S3,享受S3加速和噪音带来的刺激时,我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S3成功地毒害了我。真心建议,如果你的定力不是很好,以下内容可能会让你的钱包“出血”。
略显低调
很多欧系车的特点是两厢版帅,三厢版不成比例,恶心。但是这个问题在奥迪新A3上完全没有出现,甚至三厢版A3的接受度比两厢版更高。主要是三厢版A3的比例协调,足够紧身,就像人穿衣服一样,穿得得体甚至有点紧身都让人耳目一新,而A3就是这样,就像穿了一件很紧身的小西装,一出现就挺有型的。
由三厢版A3改造而来的S3,在地面上足够帅气,加上S线装饰套件,小包围,18寸轮毂,其实并不算高配,但运动气息会稍有提升,与高配版A3差距并不明显。但也有人喜欢这种低调的外表,可以在大街上“扮猪吃老虎”。一个加速真的会吓到很多人。
动态参数挺猛的。
开始之前,让我们看看S3的电力数据。虽然海外的S3和国内的S3都是2.0T,但是调校并不一样。国产S3 2.0T发动机最大功率210kW/5100-6500rpm,最大扭矩380Nm/1800-5100rpm。最大功率比海外版少了11kw,但是扭矩没有变化。单看没什么感觉,但是找出A4L的2.0T发动机的数据对比一下。发现A4 2.0T大功率发动机最大功率只有165kW,3.0T发动机最大功率只有200kW。这个比例说明了S3的2.0T有多大的能量。
还有更吸引人的数据,那就是0-100km/h的加速时间,S3只需要4.9秒,和海外销售版没什么区别,而这和宝马M135i的官方数据刚好一样,不过宝马M135i用的是3.0T发动机。相比之下,奥迪S3的2.0T调校似乎更加疯狂。
声音也是S3的魅力所在。
但是汽车不能用数字来衡量。他们的实力如何?试着判断。如前所述,S3的外表其实很低调,不太引人注目。事实上,它只适用于静态的S3。因为当你启动S3的时候,你可以立即听到它低沉的、充满呼吸的排气管声音,仿佛在告诉每一个路过的人,我不是一只家猫,而是一只未驯服的野兽。小心我的愤怒会吓到你。
S3的声音听起来真的很难听,似乎充满了力量,谁不顺眼就超越谁。即使在舒适模式下打开,还是能听到排气管的闷响,而且不会停。如果你兴奋起来,切换到动态模式,你就会明白排气管是S3的主要扬声器,任何BO声都只是浮云,你的耳朵会完全被排气管的声音吸引。你很想继续踩油门,听着低音的美妙声音。
而当你深深踩下油门,那就是S3秀时间的开始。想都没想,S3已经为你深踩油门的那一刻准备了很久,马上会给你一个使劲的冲刺和加速。发动机和排气管的轰鸣声早已响彻整个车厢,真正的高潮是6000换挡时“轰”的爆炸声,足以让我的肾上腺素从听觉溢出,而且是典型的高性能车的声音,听起来比M135i还要刺激。
力量可以很舒服很暴力,也可以很容易控制。
关键的动机是什么?只能说0到100km/h 4.9秒的加速时间真的不是盖的。加速度绝对让你反复说刺激。冲击的感觉和坐过山车第一排俯冲下山的感觉差不多。当你低头看仪表的时候,你会发现车速突然提高到了140 km/h,如果你足够勇敢,进一步加速还有很大的余量,在街上是不可能找到它的底线的。
但我不认为加速是S3的全部。S3是一辆双面车,每天都能开得很舒服,也很有趣。每天,你不会总想开快车。总有想悠闲开车的时候。S3的动力很温和,非常舒适,但前提是你把驾驶模式调到舒适,那么动力就不会催你加速再加速了。作为普通A3可以很舒服的使用。
但只要你需要放纵自己的激情,拉下变速杆换上S档,深踩油门,S3马上变脱缰野马,力量像决堤一样爆发,爆发力足以让你鄙视大街上的所有对手。而且相比其他动力更强劲的跑车,S3更好玩,因为动力强劲但不过分,也给了你每天踩地板油把速度拉到红区的机会。如果你开的是更大排量更大马力的跑车,踩一半油门转速到4000或者5000就很难控制了。
经验和对赛道的掌控不如动力。
如上所述,大街上实在找不出S3有多能干,于是我们找了一个更适合它发挥的地方,那就是赛马场。跑了几圈后,我们可以确定S3真的是一个小钢炮,加速非常快,驾驶乐趣无穷。直道尾速可达210km/h,记忆中奥迪TTS的速度差不多。而且,在速度超过200 km/h的直道尾部,S3的车身仍然非常稳定,这给了你继续加速的信心。车身虽小,但高速稳定性一点都不差。同时,由于车身较小,
驾驶感觉是非常灵活的。
而在弯道上的表现,S3如果循规蹈矩地走一个ideal line那样跑,似乎极限并不高。反倒是狠狠地走racing line劈进弯去会觉得S3会更好掌控,没有那么容易逼到极限,这是跟S3的四驱quattro系统介入有关系。S3的极限表现,稳定是稳得住,但似乎本来车身就不是很强,或者不是非常运动的那种,只是靠后天电子稳定系统够给力,才能保持住S3不会推出去,极限驾驶时电子味还是重了点。
另外,在赛道上我们发现了S3的两个问题,第一个是S3的刹车力度虽然很够,但耐久度并不好,在赛道上跑了3圈S3的3个刹车盘已经升起缕缕白烟了,必须再慢跑几个圈来把刹车吹凉,否则刹车的力度就快没了。
第二是转向不够紧致,其实也是奥迪的通病了,日常驾驶这样的转向是很舒服的,但问题在于激烈驾驶攻弯的时候,S3方向虚位大和路感不清的问题就暴露无遗了,双手握住方向盘,本来路面的起伏、轮胎的动作都应该让我能感受得到,而S3却把这些路感都过滤得平淡如水。简而言之就是S3的操控不如性能强大,如果转向能做得直接点,它会变得更有意思。
非常不爽,配置上的两个缺失
一台接近40万以运动和性能取向的车,在我们的理想中,换挡拨片应该是一件和方向盘一样必不可少的装备,而S3上竟然是没有作为标配出现,虽然后期可以选装,选装的价格也不贵只要2500元,可不要忽略奥迪选装配件的时间成本是很高的,等上一、两个月是很正常的。
其实现在连十多万的车甚至SUV都有换挡拨片了,奥迪S3还要省这个实在不合理,这使得激烈驾驶的时,还要分神去控制挡杆,控制起来觉得没那么自如和顺手了。
另外,在舒适性装备上S3也缺了无匙进入和一键启动,首先S3的钥匙就非常朴素,和普通A3或者高尔夫7的钥匙样式是一样的。再者,买到40万的车还要我每次上下车都要我掏出钥匙来按开关,这感觉一下子就Low了很多,似乎太原始了。个人来说,一定会加5700元把这个配置给选装回来。
S3的配置或内饰其实就和一台高配的A3基本一致,S3车厢的最大亮点是座椅使用了Alcantara的材料,对此此种材料的使用,我们的使用体验是一致好评,摩擦力强、耐磨、耐脏,确实做到好使,又好打理。
新车印象:奥迪S3也有性价比可言
奥迪这个“多仔公”产出一群S、RS的高性能车型,但能出人头地的真没几个,毕竟拿这一百几十万想买跑车的,又有几个能低调得去买一台高性能奥迪啊。但我想说奥迪S3的境况应该会好很多,因为它还是有相当不错的性价比的。什么!40万的性能小钢炮还有性价比可言?
对的!单看奥迪S3这个39.8万的价格,我也觉得贵,可是想想市场上还有一群Golf R和尚酷R的玩家,这相比起来,奥迪S3的品牌更强、动力调校更猛,驾驶乐趣也不亚于大众双雄,而更离谱的是价格还基本一致,即使你再有钱和任性,要选性能小钢炮,奥迪S3的诱惑力都足以让你理性起来。
再有,你找找市场上40万以内的车中有谁的动力能比得过S3,那些本来应该和奥迪S3同级的车型如奔驰的CLA AMG、宝马的M135i它们的价格已经要50万起,这再一比较,S3的操控虽然不是十分出色,可是论动力,同价中真没有比它更猛的。
首先我要先坦白:在广州车展的视频里,我已经先黑过TLX一次了,黑它主要的点,当然主要就是思铂睿的平台、2.4的动力、不大的空间,你也敢卖40万?找死嘛不是!
我首先坦白的目的除了从宽,还有就是告诉大家:其实我知道你们想吐槽这台车什么,不过在吐槽之前,不如先听我讲讲这台车有什么特别之处?
首先从比较无聊的设计方面说起。其实豪华品牌和平民品牌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对家族化设计的坚持,因为这是体现品牌性格的一个重要要素。所以无论你如何咒骂奥迪的套娃,或是如何厌恶雷克萨斯的纺锤脸,它们就是那样在坚持着。讴歌新一代的这些车型,无论是大SUV MDX,还是小轿车TLX,一律亮色盾牌中网,一字排开的宝石眼大灯,相当好认,相当“家族”。至于那些说TLX和思铂睿很像什么的人,我建议你去看看TLX的实车,TLX前后设计的呼应,漂亮而又简洁干净的线条,以及优质的漆面工艺,绝对对得起它的那个A字商标,扯思铂睿什么的实在是想多了。
内饰方面,一坐进去就比什么雅阁思铂睿感觉高级多了。虽然中控台也是上下双屏,但用起来质感就是那么不一样。还有车厢内那些按钮、拨杆、滚轮,真的都是做得恰到好处,用起来就是一个“爽”字。而且这个车厢,真的不用什么讲解,也不用看什么说明书,你只要照着各处中文按键说明,再配合简洁的菜单,几下就能玩得转,这对于功能繁多的豪华品牌车型来说是很不容易的。至于车厢存在的问题嘛,就是用料是足够扎实了,做工是着实认真了,装备也是足够多了(装备后面再细讲),但就是缺乏一些点睛之笔,总会让人觉得这个车厢和真正的豪华(例如凯迪拉克、奥迪、雷克萨斯的车厢)之间差了一些什么,这是讴歌的问题,也是整个本田的问题。
下面说动力。2.4L地球梦+8速双离合变速箱的搭配由于之前思铂睿抢先爆了出来,所以在TLX上显得没那么新鲜了。在这里还是要再黑一次:同级的标配现在基本是2.0T,或者六缸自吸,讴歌拿个2.4L出来实在是欠点意思。由于我之前没开过思铂睿,所以我就以我更熟悉的雅阁,穿插做一下对比。我也没有开过ILX,所以之前开的讴歌全是六缸的,这回是第一次开四缸的讴歌。从发动机声势上来说,TLX比以前的六缸讴歌是要差一些,实际的动力嘛,也就是普通2.4L车的动力表现,和雅阁没太明显差别。
不过那个8速DCT真的是个神奇的东西。我以前在视频里经常讲:双离合基本分为两派,一派重视换挡速度,一派偏重于换挡平顺性。但讴歌这个带液力变矩器的双离合变速箱是真正地把换挡的速度和换挡平顺性高度融合在一起,论换挡速度,它和大家熟悉的大众DSG感觉是同样快。而同时,在低速跟车挪动时,讴歌这个DCT不像其它任何双离合那样有闯动感和“咔咔咔”的换挡杂音,与普通AT变速箱无异。真是相当厉害!要论我接触过的双离合变速箱中,可能也只有奥迪A6L 2.8L上那个双离合能够勉强在“速度+平顺”的平衡度上与讴歌这匹敌一下,其它的,全不行。
但我有疑问的一点是油耗。这次试驾的路况较好,基本都是通畅的国道+高速,但我开出来的车显油耗在8.5L/100km左右。这么说吧,以我开雅阁的经验,我开雅阁在同等路况下绝对能控制在7.x升甚至更低。算上TLX更宽的轮胎和可能更大的自重,暂且我下结论:本田搞这套双离合,在燃油经济性上不会压过它自家那个同样厉害的CVT。那么问题来了:本田花这么多钱搞这个双离合出来做甚?我的解答如下:一,至少像TLX这种标榜一点“运动”的车,是不适合用CVT的,它需要一台更有“运动感”的变速箱,所以本田必须提供;二,本田未来有多台涡轮增压发动机要出来,或许它们也需要双离合变速箱。
继续说动力。综合动力模式,这是新一代讴歌上一个新装备,类似别的品牌的驾驶模式选项。虽然名为“动力模式”,但实际上除了动力,PAWS系统的工作状态也会不同。简单说一下,标准模式上面的经济巡航模式,就是一般本田车上的ECON模式,这个模式下很烦恼,没力,我的主观感受是“这车变成2.0L”的了。标准模式向下的运动模式,与标准模式差别不大,就是油门灵敏一些,降挡会迅速一些;最下面的运动+模式,很激进,挡位一直保持得很低,一从运动模式切换过来,发动转速往往直升1000-1500转,我觉得也挺恼人的,同样不爱用。
说到PAWS系统,这是讴歌现在给自家前驱车的一个大福利,我在去年的本田媒体大会上已经在RLX上体验过。简单讲,这个系统有点类似于别家的四轮转向技术,但它厉害之处是后面两个车轮不仅可以同相位转,还可以异相位转,让车辆在激烈操控时很过瘾。这次由于试驾路况的限制,在TLX上我体验得还不深,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回去看我去年的那篇文章。除了PAWS,TLX底盘下另一个值钱货是震动感应减震器,之前我开过的RDX上也有这玩意,但这玩意在TLX上表现得更好。TLX的那个底盘滤震啊,真是又快又干净,无论你坐前后排,都能很快感叹“这车底盘真好”。除了在高速走一些起伏路段时,悬挂对拉伸的控制还没有那些用更强硬件的对手(如用MRC的凯迪拉克)那么好,其余的,这个底盘没问题。
对了,还有隔音。这个我简单评价一下你们就明白了:你们或许和我一样,都开过很多本田,感觉很吵吧?甚至有些人说:本田就是不会做隔音!但你们去开开TLX试试看?太安静了!所以说本田并不是不会做隔音,而是你们的钱还没给到位而已。
以上,更出色的设计,更高级的车厢,PAWS,更棒的底盘,综合动力模式,隔音,这些都是TLX敢于卖那么多钱的理由了。除此以外,还有装备。例如360度全景摄像,本田还在玩什么后摄像头三种模式,给讴歌就直接是多模式的360度全景摄像;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系统,本田也没有吧?这两个装备可以再细讲讲。讴歌这个自适应巡航不错,在低速下可以实现跟车,前车转弯时,驾驶员打方向盘跟随,TLX也能继续转弯跟(宝马是跟不了的),只要前车不停车超过三秒,系统就一直会自动跟车。前车停了三秒以上也没问题,只要当前车走时,我们轻踩油门,自适应巡航又会恢复,真是堵车好帮手。
车道保持,车速65km/h以上可以使用,系统会侦测道路上的车道线,自动纠正方向,让车辆始终保持在车道内行驶。英菲尼迪也有类似装备啦,但英菲尼迪那个DAS线控转向的特性,是可以在纠正方向时、方向盘不动的!给人感觉很诡异。讴歌这个就“正常”多了,方向盘会自己转,偶尔还伴随一点震动去提醒驾驶员握好方向盘。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在豪华车上都不是什么新鲜装备了,但讴歌匹配得很好,这让我印象深刻。
关于其它装备,例如类似丰田G-BOOK的AcuraLink系统等等,就不多说了,总之你们想也想得到,这台TLX的装备是不可能与雅阁、思铂睿同级的。哦,对了,空间要略提一下。车展上很多人看了TLX,都说后座小,其实这回我也量了,也坐了,TLX的后座和ATS-L等那几个车差不多。但人就是这样,你原来短,加长了,大家就觉得你“长”了,但如果你原来就这么长,不加长,大家就会觉得你“短”了。坐进TLX的后排,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失望,而不是物理上的失望。
到总结部分了。我能说什么呢?我觉得TLX这台车质素真是相当出色,完全担得起继承以前很成功的TL的重担。但客观地再黑一下:还是太贵了,38.98-43.9万,……(此处省略无数字)
新车一对一
我知道你们在评论里要提这台车,所以我先提了:英菲尼迪Q50/Q50L。同样的日系品牌主打北美,同样的偏点运动定位,Q50和TLX真是门当户对的对手。牌面上看,TLX完败,别人后驱,有加长版,有2.0T,和你差没几万的还有V6版,怎么玩?肯定买Q50啦!
但事情往往又不是那么绝对的,我说点我自己的喜好观点。
例如设计,我就喜欢TLX,Q50的外观太“油腻”了一点。内饰也是,两台车都是“双屏”,但我看讴歌的就是更顺眼一些。
还有动力。Q50的2.0T实际上比TLX强得有限,而平顺性、油耗都是TLX要占优。
还有开起来、坐起来的感觉,虽然Q50的后驱底盘在极限玩乐状态下更有乐趣,但它的转向和激烈驾驶时的车身动态总是好像有那么点别扭的感觉,没有TLX那么自然、那么有整体感。底盘滤震也是,TLX的底盘那种扎实、灵活、敏捷的感觉非常讨人喜欢,前后排的滤震感觉差也没有Q50大。
所以显而易见,我的选择是……等等!加多几万,可就能买3.7L的Q50S了啊!那台V6,太棒了太棒了!对于运动型车来说,没有动力,你还运个什么动?
太纠结啦!别再逼我啦!否则我放弃运动杂念,专注中年土豪,直奔雷克萨斯ES而去……